【理响中国】推进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admin 4308 2024-04-1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生动课堂、鲜活教材和精神滋养,是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优质资源。“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红色文化的有效融入,能够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方联动,在建立“大格局”中有效融入。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工作协同,完善实施保障,形成主体的联动、课程的配合、资源的聚集、时空的延展和效果的合力。其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高校党委应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大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年度重点任务安排和意识形态工作计划及课程建设计划,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教务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学院职责明确、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大格局,定期专题研究部署,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落实工作要求。其二,应推动资源共建共享,高校和红色场馆、革命遗址之间应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促进资源共建、信息共享,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校“大思政课”资源优势。同时,各高校之间进行交流互鉴,共享红色资源教学案例、数据库、多媒体资料包等教学资源。其三,要强化考核评价,进行效果评估是提升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质效的必要举措,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将红色资源与高校“大思政课”融合程度作为思政课建设评价、教学科研成果评选、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地方各级文化主管单位要将红色场馆服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纪念馆、博物馆定级、运行评估和绩效考核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多元科学评估,持续推动红色资源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此外,要落实各项经费保障,加大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设立专项建设资金,保障此项工作可持续推进。

平台搭建,在建好“大资源”中有效融入。高校要通过多维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主体,持续提升红色文化育人资源的供给能力,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供给。其一,建立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能够生动地展现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历史,高校要与地方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革命烈士故居等开展联学共建,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挖掘地方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常态化利用红色场所阵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新时代文明实践、寻访革命旧址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红色考察和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成才。其二,要深化红色文化研究。将系列红色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利用的优质教育资源,直接运用于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成为学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智力支撑。通过学术交流、田野考察、实地调查、成果汇报等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为红色文化育人提供养料,不断反哺红色文化育人实践,要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育体系,创新红色文化内涵,不断增强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红色文化成为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滋养。其三,建好数字资源,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化大数据处理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汇聚展示、数字管理、高效应用和共建共享,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时代感。

协同育人,在建设“大课堂”中有效融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建设学校、企业、社会、政府联动的“大课堂”,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融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向纵深发展。其一,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挖掘红色资源精华,打破红色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孤岛效应”,以通识课、专业课、技能课形式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立体式、特色化的红色文化课程体系。编写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诗词、红色家书等校本教材,广泛运用到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中。做到“远方”的案例与“身边”的故事并举,使“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如春在花、如盐化水”,专业教学与红色文化无缝衔接、巧妙融合。通过身边故事,听起来却没有说教感,强烈情感共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汲取红色滋养。其二,开展艺术+思政,增强红色文化感染力。把红色文化在学校构筑成人文工程,完美地把音乐、舞蹈、情景表演、曲艺、诗歌、非遗展示和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手段融为一体,以宏大的主题、感人的旋律、倾情的表演、真挚的情感,艺术再现中国共产党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在“教中演、演中学、学中悟、悟中行”,让师生接受沉浸式思想洗礼。其三,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师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让他们通过听一线故事、读一线样本、看一线变化等设身处地受到精神洗礼,实现育人效果。如,组织思政课教师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亲身体验新时代新发展新变化,让一线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一线的实地参观学习,让他们深刻领会到要将课堂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主题教学、音像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融入课堂,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用真实的案例打动学生,让学生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和思考,达到以史育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教学目的,不断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有趣性和实效性。

主体驱动,在建强“大师资”中有效融入。教师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参与者、设计者和组织者,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关键在于有一支信念坚定、红色文化素养深厚和善于讲授的教师队伍。其一,要强化思想认识,大力营造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激发教师红色文化育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善用红色资源的自觉意识,引导思政课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基础上锐意创新,将红色教育元素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中,探索体验式、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在情景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中感知历史、涵养家国情怀。其二,要选优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通过“专题+团队”模式,推动师资创优,实行“一课多师”,让教师“专”起来,打破原有“一师一课一班”的授课模式,积极推行“一师一专题”团队授课模式,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准;实行“双师同堂”,让教师“实”起来,通过聘任特聘教授、革命烈士后代、革命纪念场馆负责人及红色讲解员等担任学校兼职思政课教师,实现校内校外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一体化,有效充实思政课教师力量;实行“师生同台”,让教师“动”起来,通过主讲教师理论讲授与学生参与讲演的方式,开启“师生同台”的思政课别样打开方式,推动思政课教学走深更走心,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具象化生动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其三,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培训,常态化组织高质量的红色文化理论培训和实践研修,多维度增加知识容量,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

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是高校赓续红色血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力举措。通过建立“大格局”、建好“大资源”、建设“大课堂”、建强“大师资”,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大思政课”,促进思政课提质增效,切实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简介:朱小理为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绍燕为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原文转载自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4/0327/c40531-40204434.html.)



上一篇:兰蔻新春盛典点亮海南,锦绣龙年,传奇绽放
下一篇:三亚市崖州区举办专利技术检索、分析和利用”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培训活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